老人去世后,绝密档案公布,原来他竟是抗战时期的大功臣
2008年寒冬,北京八宝山一场仅有七人参加的追悼会上,骨灰盒覆盖的党旗旁静静躺着一封泛黄电报。五个月后,当央视记者掀开这份1943年的绝密档案时,人们才惊觉:这位化名陈涛的老人,竟是当年让日军闻风丧胆的“大汉义军司令”——他亲手递出的情报,曾让180名日军军官
2008年寒冬,北京八宝山一场仅有七人参加的追悼会上,骨灰盒覆盖的党旗旁静静躺着一封泛黄电报。五个月后,当央视记者掀开这份1943年的绝密档案时,人们才惊觉:这位化名陈涛的老人,竟是当年让日军闻风丧胆的“大汉义军司令”——他亲手递出的情报,曾让180名日军军官
八十二年前,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在旅长王近山的指挥下,于日军眼皮底下设伏,歼灭由一百八十余名日本军官组成的“战地观战团”。这场伏击战的胜利,如同一记重锤,砸碎了冈村宁次的“必胜美梦”,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。
八十二年前,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在旅长王近山的指挥下,于日军眼皮底下设伏,歼灭由一百八十余名日本军官组成的“战地观战团”。这场伏击战的胜利,如同一记重锤,砸碎了冈村宁次的“必胜美梦”,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。
五个月后,当央视记者掀开这份1943年的绝密档案时,人们才惊觉:这位化名陈涛的老人,竟是当年让日军闻风丧胆的“大汉义军司令”——他亲手递出的情报,曾让180名日军军官命丧韩略村。
1943年10月的太岳山区,秋风已带着寒意。王近山带着八路军386旅16团的战士们快步疾行,他们的任务是赶往延安保卫党中央。陈赓司令员特意交代过:沿途不许恋战,速抵延安。可当队伍行进至洪洞县韩略村时,当地民兵传来的消息让王近山停下了脚步。